“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这首熟悉的音乐响起,每个中国人都会心潮澎湃。作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将他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革命和音乐,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而他的生养之地昆明,也永远铭记着这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
聂耳 资料图
音乐少年
在昆明市甬道街73号,聂耳故居,这个曾经的小医馆装着聂耳的童年回忆,也承载着参观者们对他的敬仰和思念。
聂耳,原名聂守信,祖籍云南玉溪,1912年2月出生于甬道街73号一个普通的中医家庭。
1927年,聂耳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刻苦学习小提琴,积极参加文艺演出,并开始阅读进步书刊。1928年,聂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经常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30年7月,因躲避反动当局的追捕来到上海,不久参加反帝大同盟,并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活动。
进步青年
1931年4月,聂耳考入明月歌剧社,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战爆发后,全国人民抗日救亡风起云涌,此时,聂耳结识了共产党员、戏剧家田汉。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聂耳思想觉悟不断提高,1932年赴北平参加革命音乐活动,不久回到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聂耳练习小提琴 资料图
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聂耳不仅获得了新的政治生命,艺术才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成为中国新音乐的开路先锋和反法西斯的勇士。在此后的两年中,聂耳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新女性》《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主题歌和插曲30多首,在全国广为传唱,对激发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作用。他所编写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山国情侣》等乐曲,深受人们喜爱。
谱写《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1月,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抗日影片《风云儿女》,田汉为影片写了主题歌词《义勇军进行曲》,聂耳承担了为之谱曲的任务。他于3月中旬开始创作,几经修改,4月下旬将定稿交给电通公司,《义勇军进行曲》就这样诞生了。
事后他对《风云儿女》导演许幸之说:“为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我几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一会儿在桌子上打拍子,一会儿坐在钢琴前弹琴,一会儿在楼板上不停地走动,一会儿又高声地唱起来。房东老太以为我发疯了,跑到楼上骂了我一顿。”
聂耳故居展示的聂耳相关照片 黄晓松 摄
1935年5月8日,上海《申报》《时报》刊出《义勇军进行曲》词谱;5月9日,百代公司为《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唱片;5月24日,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风云儿女》。随着唱片和电影的宣传,上海各个角落都响起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这首歌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鼓舞人心的歌词,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时,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御侮、奋勇抗争、一往无前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
《义勇军进行曲》一诞生,迅即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它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高昂的战歌,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万众一心、团结御侮的新的长城。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高唱着、呼喊着“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不惧流血牺牲,英勇冲锋陷阵,为挽救祖国和民族的危亡,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溺水身亡
由于聂耳所谱写的大量歌曲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成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和战斗号角,因而引起了反动当局对他的仇恨而要逮捕聂耳。聂耳按照党组织的决定离开上海,取道日本赴苏联。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聂耳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昆明名片
在昆明,聂耳音乐文化品牌已经成为城市新名片。西山聂耳墓、甬道街聂耳故居、翠湖公园聂耳雕塑……昆明到处都留下了聂耳的印记;庭院音乐话剧《聂耳》不断上演,向人们讲述着聂耳的成长经历和艺术成就;全国唯一一个以音乐家“聂耳”命名的职业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不断发展壮大;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的活动越来越丰富,成为春城市民的视听盛宴。
聂耳使用过的小提琴,如今陈列在云南省博物馆 杨艳辉 摄
聂耳,这位为国而歌的春城少年,继续用音乐影响着这个社会。他的精神将永远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身上传承、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