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站 学生工作网 农学与园艺技术学院 畜牧兽医学院 食品药品与大健康学院 互联网技术学院 招生网 经济管理学院

红色印记

七天七夜 惊心动魄——昆明禄劝皎平渡口永不消失的红色记忆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浏览量:2451 日期:2021-04-26

   1935年4月29日,中革军委在距此约180公里的寻甸县鲁口哨发出《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为了迷惑敌人,红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后,便兵分三路直插金沙江。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指挥下,中央红军3万多人利用6艘木船,在当地37名船工的帮助下昼夜渡江,从皎平渡口顺利渡过金沙江天险。待滇军刘正富旅追赶至江边时,红军早已渡毕毁船,直逼川康重镇会理。这是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胜利。



位于禄劝县皎平渡的红军渡江纪念碑 新华社


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回望那惊心动魄的7个昼夜,没有37名船工的奋力摆渡,就没有那场渡江的胜利。1935年5月2日子夜,红军渡江先遣队率先抵达皎平渡口,找到船工张朝寿。经过宣传教育,张朝寿答应找人帮助红军渡江。先遣队在渡口南岸用缴获的2艘木船渡过前卫连,消灭江北岸守敌,夺取了敌人的税卡厘金局。随后,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在北岸和上游鲁车渡找到敌方未烧毁的4艘船。5月3日,中央纵队开始从皎平渡渡江。

刘伯承曾这样评价红军渡过金沙江的意义:“从此,我军跳出了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当年37名船工奋战七天七夜,打破了“金沙自古不夜渡”的规矩,他们冒死在暗流涌动、惊涛骇浪的江面上连夜摆渡,想的是“快把红军渡过去”。英雄的人民,共创英雄的历史!

禄劝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迎春介绍,红军长征两次经过禄劝,除了在皎平渡参与渡江的37名船工外,给红军带过路和帮助过红军的当地群众,史料中明确记载有名字的就有135人。长征路上,无数个夜渡的船工,无数个带路的向导,无数不知名姓的老乡,帮助工农红军、中国革命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条希望的路、新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