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站 学生工作网 农学与园艺技术学院 畜牧兽医学院 食品药品与大健康学院 互联网技术学院 招生网 经济管理学院

红色印记

吴澄——云南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浏览量:3707 日期:2021-04-26



1930年12月31日,云南省陆军模范监狱,寒雾笼罩,四周灰暗寂静。


一个身怀有孕的青年女子和往常一样,蹲在树下吃饭。“吴澄,提审!”狱卒的突然叫唤惊动了整个监狱,大家知道“提审”意味着什么,都放声哭了……


树下女子起身,面不改色地看向大家说:“请同志们不要哭,我们不能示弱于敌人,革命一定胜利,反动派一定失败!”随后她把碗放下,拉拉衣服,理了理头发,目光滑过凸起的肚子,从容不迫地向铁门走去……


她就是吴澄,云南第一位女共产党员,云南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中共云南特别支部书记、时任云南省委委员。


下午4时,昆明西郊,年仅30岁的吴澄和时任省委书记王德三、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经辰、团省委书记李国柱被反动派杀害。那是春城昆明最寒冷的日子,是云南革命最黑暗的日子——中共云南省委遭到完全破坏。


90年过去了,吴澄的革命事迹、革命精神仍然在云南各族人民心中传颂……


创办云南第一本妇女刊物,引领妇女同胞走上革命道路


1900年6月8日,吴澄出生于昆明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失去母亲,小小年纪便随继母做饭、洗衣、带弟妹,繁重的家务养成了她吃苦耐劳的性格。


吴澄从小勤奋好学,17岁那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预科。那时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女子拥有独立人格……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潮水般涌入中国。吴澄也开始思考妇女出路问题,课外,亲和善良的她带领同学们读新书,探讨妇女问题,收集课外书刊,成立读书会,学校的读书活动一时盛行开来,新思想新文化如一股清流滋养着这些进步青年。


1924年,吴澄以前三名的好成绩毕业,考入市立五小任女高班导师,与几位好友创办了“云南女子合作团”,集资购买了一台织袜机和织布机。白天组织十多位女同胞开展织布、做咸菜等生产活动,晚上便学习时事和文化知识。紧凑充实的工作和学习,深得女性同胞喜欢,使这些渴望生活独立和思想进步的女性参与到了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吴澄回到女中(原女师),举办了轰动昆明的女中学生游艺会,把募捐所得3000多元滇币汇至上海援助罢工工人。她把斗争眼光从云南延伸到大上海,将妇女的出路问题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用实际行动进行了争取更大团结的有益探索。


不久,云南军阀唐继尧欲把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法政学校校址拍卖给法国殖民者。消息传出,学生们举行罢课示威活动,吴澄在省师和女中的大会上慷慨陈词,公开支持学生反对唐继尧的卖国行径。


总是站在女师学生运动前列的吴澄,逐渐展露出她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


1926年,为更广泛地在群众中开展党的宣传组织工作,吴澄邀约七位女同志,自筹经费创办了云南第一份妇女刊物——《女声》。以“剑侠”为笔名,她在《云南各界妇女联合会与云南前途》文章中写道:“我们要想得到解放,总要靠我们自己自觉,自己奋斗,有一个大团结,才能争得我们应享的权利,应得的自由”。她号召妇女起来与反动军阀和封建势力作斗争,大声疾呼:“女同胞们!赶快联合起来,做我们应做的工作吧!”


《女声》,从不同角度宣传和组织妇女及青年学生投入国民革命,唤醒民众、引领民众、团结民众。其号召力、推动力可见一斑,是党组织领导下妇女同胞向旧社会投掷的一颗“重磅炸弹”。


1927年3月1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委员会成立,王德三任书记,委员吴澄兼任妇运委员会主任。3月8日,特委组织在南校场发动了昆明第一次大规模妇女及各界群众集会游行,庆祝国际妇女节,宣布成立各界妇女联合会等。云南妇女第一次走上街头,以战斗的姿态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


策划推翻唐继尧政权,用智慧和勇气诠释共产党员的担当作为


吴澄始终坚定信念,要为被压迫的妇女而战,为云南各族人民的解放而战,为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而战!她曾说:“一个共产党员的生活就是战斗的生活”。


1925年,省立一中学运负责人李国柱介绍吴澄加入秘密革命社团——云南青年努力会。正是在这里,她从《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里进一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在上海南洋大学云南籍学生、上海学联主任委员、共产党员张永和的介绍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党领导下的革命道路。


1926年8月,受中共广东区委指派,回云南负责建党任务的李鑫,一到昆明即与共青团云南特别支部取得联系,首先发展吴澄加入中国共产党。吴澄成为云南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协助李鑫筹备云南建党工作。


11月7日,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周年纪念日,李鑫、吴澄、周霄、杨静珊四人,在昆明市平政街节孝巷一座普通的四合院里(周霄家)召开第一次党员会议,李鑫主持会议。根据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支部,吴澄任特支书记,杨静珊为秘书,周霄、黄丽生任云南农民运动特派员。会议决定把周、黄两家的住宅作为特支日常工作地点。从此,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云南各族人民,开始进行伟大的革命斗争。吴澄作为云南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担起了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特支成立后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策划推翻唐继尧政府在云南的独裁统治。约二十人的特支没有一兵一卒、斗争经验缺乏,只能团结各阶层建立倒唐统一战线。吴澄通过关系多次与昆明镇守使、第五军军长龙云见面,讲述北伐战争形势和云南人民的革命要求,揭露唐继尧的倒行逆施。同时,吴澄等人秘密油印揭发唐继尧祸国殃民罪行的传单四处散发,唤起群众的反唐激情。各团体、各界进步人士也纷纷给龙云等四镇守使写信,呼吁联合倒唐。最终,特支顺利推动并促成了“二六政变”,结束了唐继尧在云南的统治,为云南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创造了有利形势。能在短时间内广泛发动并形成倒唐统一战线,成功策动推翻唐继尧政权的重大斗争,作为党组织主要领导者之一的吴澄,功不可没。


1927年底,为进一步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党的工作重心逐步从昆明向滇南转移。1928年春,吴澄和李鑫先后在蒙自小东山和复兴庄召开迤南区农代会和农干会。吴澄深入农村开展工作,她认真学习民族语言,装扮成农家妇女或女扮男装深入彝、苗村寨开展群众工作,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928年10月,在蒙自查尼皮召开的云南省第一次党代会上,吴澄再次当选为委员。1929年春,白色恐怖笼罩云南,加之叛徒出卖,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吴澄毫不畏惧,依然坚守岗位,常常冒险出入市区布置工作,直至被捕。


英雄伉俪血洒战场,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在革命的道路上,吴澄遇到了一位好战友,李国柱。他们在《赤光》上发表过许多充满战斗激情的诗篇。《少年战士》里写到:“我们是少年战士!……将镰刀放在豪绅的颈上,用铁锤击碎资本家的头颅。在这残酷的战场上,第一线便是我们的任务。”


1926年夏,李国柱赴苏联学习,亲手把青年努力会和共青团的工作交由吴澄和严英俊负责。1929年春,李国柱回到云南,担任省临委委员和团省委书记,吴澄协助他在机关工作,并结成了革命伴侣。



1930年12月上旬,由于叛徒出卖,李国柱、吴澄同时在昆明被捕,关进云南省陆军模范监狱。那时,吴澄已身怀六甲。面对严刑拷打,她意志坚定,继续斗争。她对难友说:“一个革命者要有牺牲自己的精神,才会敢于革命!”她鼓励难友,不要消极坐牢,要积极斗争。“不住牢时搞革命,住了牢还是要搞革命。在这人间地狱里,更要以百倍勇气和敌人斗争。”


吴澄早就作了最坏的打算,她把对革命忠诚之心、对爱人忠贞之情,饱含在送给李国柱的一缕青发和一块用血染成红心的手绢之中,那份爱刻骨铭心,那份爱坚定他们同行。


刑场上,夫妻俩相互鼓励着走到人生的终点。


他们用生命践行了“凭我们不平之血的飞溅,把全世界来涂染遍!”革命誓言。这个“我们”是连同那个未出生的孩子,是他们一家三口,是一群共产党人。


吴澄的革命精神将一代接着一代往下传,激励着新时代的共产党人继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